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9月18日上午在北京开幕。中国作协党组书记、副主席李冰在开幕会议的报告中指出,自2003年召开第四届会议以来,十年来,党和政府对繁荣少数民族文学高度重视,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蓬勃发展,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。

2012年9月18日上午,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在北京开幕。 (记者尹菊娥 摄)
中广网北京9月18日消息(记者尹菊娥)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9月18日上午在北京开幕。中国作协党组书记、副主席李冰在开幕会议的报告中指出,自2003年召开第四届会议以来,十年来,党和政府对繁荣少数民族文学高度重视,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蓬勃发展,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。
首先,十年来,各地更加重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。新疆每年提供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原创文学作品的编辑出版和文学作品的“双译工程”。云南每年拨出120万元作为青年作家创作、培训资金。内蒙古自治区每年投入200万元,实施为期5年的“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工程”、“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”。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各地少数民族文学设施得到改善,文化馆、图书馆、文学馆、文学研究机构明显增多。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,收集珍藏少数民族文学史料已初具规模。
二是,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成果丰硕。十年来,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评选活动中,共有30个少数民族的141部作品获奖。在鲁迅文学奖、茅盾文学奖等全国评奖中,也有不少少数民族作家入围并获奖。
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主持会议。(记者尹菊娥 摄)
三是,少数民族作家队伍迅速成长。十年来,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不断崛起,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都涌现出了本民族的作家。一些少数民族作家成为当代中国文坛领军人物。十年来,新增463名少数民族作家成为中国作协会员。目前,在中国作协9488名会员中,有少数民族会员1121名,占会员总数的11.8%。55个少数民族都有作家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“骏马奖”。一些过去只有口头文学而没有书面文学的民族,也有了本民族书面文学作家和获奖作品。
四是,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和出版工作取得进展。十年来,我国共编辑出版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26卷、46册,集中展示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成果。延边作协还组织翻译出版了90余万字《中国朝鲜族优秀翻译作品选》。
五是,少数民族文学对外交流日益活跃。十年来,共有240多名少数民族作家走出国门,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。十年来,译介到国外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不断增多。
另外,十年来,少数民族文学的评论工作、文学理论研究方兴未艾。中国作协还促成少数民族集中的西部5省区作协与东部5省市作协“结对子、一帮一”。新疆作协组织12名维吾尔族青年作家赴上海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等,少数民族文学活动越来越丰富。
全国各地作协代表和少数民族作家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9月18日上午的会议,会议由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主持。
中国作协党组书记、副主席李冰在会上发言。(记者尹菊娥 摄)

2012年9月18日上午,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在北京开幕。(记者尹菊娥 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