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戚万凯在鱼洞江滨长廊
儿歌传递正能量
——记重庆巴南区政协委员、文化名家戚万凯
胡平原
重庆巴南区政协委员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及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、巴南区文联主席、文化名家戚万凯以儿歌为形式,传递正能量,培育接班人,在重庆社会各界,成为美谈,传为佳话。
巴南儿歌 领军人物
儿歌,是以童眼看世界,童语道心声,是儿童少年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。从古至今,儿歌对儿童少年的启蒙教育和健康成长教育尤为重要,儿歌大王戚万凯就是针对儿童少年这一特点来创作儿歌的。中国儿歌原来是“三足鼎立”,北京、上海、重庆,而现在就中国儿歌的发展态势看,还得数重庆,重庆儿歌无疑就要算巴南了。戚万凯领导的儿歌大军可谓是千军万马,气势磅礴,他充分利用“一报一室一讲”,将重庆儿歌的活动,搞得丰富多彩,轰轰烈烈。
“一报”,《巴渝儿歌报》,每月定时出报,刊登儿歌作品,繁荣儿歌创作;“一室”,宣传部命名的“戚万凯名家工作室”,他定期开展儿歌创作活动;“一讲”,到重庆各小学去讲座儿歌,特别是巴南的每一所小学他都去讲过多次,深受儿童少年、学校教师、学生家长的欢迎和喜爱。
戚万凯领导的重庆儿歌大军队伍庞大。他为“司令”,名人工作室的几位儿歌作家为“帅才”,巴南作协儿歌组的儿童作家为“大将”,重庆巴南区的各学校小学生为“战士”,组成一支儿歌生力军。以戚万凯文化名家工作室为指挥部,以界石儿歌之乡为创作基地。这支儿歌生力军长期活跃在中国的报刊书籍上,乃至海外报刊书籍上。他们的儿歌活动丰富多彩,只要你步入校园,就能听到赏心悦目的儿歌琅琅读书声。
戚万凯领导的儿歌大军,时刻听从党的号召,创作出充满时代气息的儿歌。党的六中全会的召开,宣传部要求戚万凯以儿歌形式来解读全会精神,在短短的时间内,他就带领作家们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儿歌。如《核心歌》:“红苹果,大又圆,硬果核,在中间。有了果核苹果大,有了果核苹果甜。大中国,亮堂堂,习爷爷,在中央。有了爷爷中国美,有了爷爷中国强!”纪念抗战七十周年,他们又创作抗战儿歌;中央扶贫会议的召开,他们又创作扶贫儿歌,深受广大老百姓的称赞,许多老百姓还编成歌谣来传唱。
痴心儿歌 结满硕果
今年五十多岁的儿歌大王戚万凯,几十年来痴心儿歌创作,耕耘在儿歌这块文学园地里,写下了不少儿童喜爱的儿歌精品,让人百读不厌。譬如陶冶儿童情操的,《石拱桥》:“石拱桥,弯弯腰;背爷爷,背宝宝。又敬老,又爱小;石拱桥,你真好!”鼓舞儿童自豪的《中国印》:“中国印,生北京,手伸伸,腿蹬蹬;在运动,在前进,中国印,真精神!”又如《中国娃》:“写的中国字,说的中国话,编的中国结,画的中国画,登上长城挥红旗,我是中国娃!”……。
戚万凯已创作儿歌两千多首,成为中国重庆的文化名家,倍受儿童崇拜的儿歌爷爷。重庆儿歌在中国独树一帜,文化名家不是自封的,也不是吹出来的,而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。为了写好一首儿歌,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,就连在住院病床上输液,也还在锤炼思考儿歌的诗句。天道酬勤,由于戚万凯痴心儿歌创作,所以,他的辛勤劳动结出了累累硕果。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五十六次获得全国儿歌大赛一、二、三等奖,多篇儿歌选入儿童阅读教材,小学语文教科书,三百多首儿歌被湖南山猫卡通节目公司谱曲制作成音乐电视片。《老鼠画猫》被中央电视台谱曲,作为中央电视台“营多杯”七巧板新童谣竟唱前十首必唱曲目之一。他的作品《上网》2005年上了中央电视台“六一”儿童节晚会,受到亿万儿童的喜爱。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文联工作优秀个人、重庆市宣传文化“五个一批”人才、重庆市优秀宣传文化干部、首届重庆市十大德艺双馨模范人物、巴南区建区20周年建设模范人物、巴南区践行巴南精神(尚文)模范、重庆市巴南区首批文化名家。
中国儿歌看重庆,重庆儿歌看戚万凯,这一点不假。因为其它地区的儿歌大多是孤军作战,群龙无首,而重庆巴南区的儿歌有戚万凯“司令”的亲自指挥,有一支老中青少的生力军。
儿歌传递正能量,儿歌培养接班人!政协委员戚万凯的儿歌教育已经蔚然成风,开花结果,传唱中外!

戚万凯在鱼洞江滨长廊